合理运用 注重实效
——让多媒体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
广东省鹤山市沙坪中学 梁颖欢
摘要
本文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,在有限的时间的时间里,让学生有兴趣的学,尤其是阐述了将多媒体课件合理运用于实验和实验复习中,能达到预期的教学和学习效果
关健词 多媒体 合理运用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
随着时代的进步,现在多媒体设备已进入了很多学校,多媒体平台教学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它的作用。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(Treicher)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:“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,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。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:人类获取的信,83%来自视觉,11%来自听觉,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%。还有3.5%来自嗅觉,1.5%来自触觉,1%来自味觉。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,又能听得见,还能用手操作。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,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,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,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”。 而多媒体体恰好拥有它特有的声、光、形、色特点,在物理课堂里能借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,可以由浅入深、深入浅出地化解知识难点,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,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。下面就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见解与做法:
一、 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,创设情景
有些物理事实或物理过程是难以直观地在课堂上展示, 如:一些极高速或极缓慢、极微小或极庞大的物理运动或物理变化过程,对实验环境与实验条件要求极高的实验过程等等。
如船闸,在过去教学中,利用挂图,靠着老师一张嘴,学生对船闸的工作印象不深,但利用二维动画却能生动形象的船过水闸的运作过程。学生可以清晰的看到船从上游经过闸室到下游过程中,闸室内水位的变化、上下游阀门、闸门的开关情况,这个过程模拟真实、直观,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。再如教师在讲授马德堡半球实验时,把两个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,抽掉里面的空气,让两个同学来拉,拉不开,证明大气压的存在,但是大气压究竟有多大,学生们没有感受,印象不深。采用多媒体,可以在课堂里模拟300多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,分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2匹增加到4匹、8匹,直到16匹,再配以紧张而有节奏的马赛进行曲伴奏,直到“啪”的一声,把两个半球拉开,声像并茂,把学生带入了现场实验情境,所有学生都十分投入。采用虚拟实验对马德堡半球进行剖析讲解,强化了学生对大气从四面八方施压给半球的基本概念的理解。
二、 巧用多媒体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
爱因斯坦曾说过: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。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:“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,都要依赖于兴趣。”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,能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。但是学生大多数对于学习有较重的惰性。传统教学中主要依靠“一支粉笔一本书,一块黑板一张嘴”,课堂往往显得比较枯燥,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,影响学习效果。多媒体辅助教学,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强大的诱惑,其具有图片、影像、动画、声音等,把凝固在书本里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,其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直接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,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情感时,就会从内心并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,产生积极、主动的学习动机,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,而是一种快乐、一种享受,学生爱学、乐学,学习效果也自然会事半功倍。如:
学习《核能》这节的重核裂变时,教材仅以火柴头搭成链式反应的形式来说明,可观性也不大,难以想象到那种“一触即发”的壮观情景。采用多媒体模拟原子弹爆炸的场面,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,那种直观且壮观,留给学生深刻印象,这是非多媒体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。
三、 利用多媒体将抽象内容形象化,突破难点
有些物理现象是不能用我们的实验描述的,有些物理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实在很难理解、很抽象,或者有些在课堂上难看清或根本看不见的物理现象,此时恰到好处的借助多媒体,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。
如在进行日食、月食形成的教学中,书本上只用一个平面图表示,如果只通过平面图给学生讲解,学生学习的效果一般,还有部分学生不理解怎样形成的、在什么地方能够看到环食或偏食?这时,可以借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,把太阳、地球、月亮三者按天体中的坐标放好,使三者按实际情况运转起来,这样在什么地方怎样形成什么现象就很明显直观了,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。再如飞机的升降力原理、电磁学中的磁感线分布情况、核聚变、核裂变、关于分子运动论及原子结构的知识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等等。学生不明白它的形成过程,如果做成动画,这样可把物理问题变抽象为形象,学生一看就很明白。
四、 利用多媒体提高实验的可见度
物理是一门以观察、实验为基础的科学,但由于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,总有些实验很难直接演示,有些实验即使可以演示操作,但可见度比较低,学生不易观察。这时,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这些过程辅助物理课堂教学,教师或学生通过课件来观察实验现象和操作,同样也可以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,必定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。
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演示实验,如水和硫酸铜溶液的扩散实验,由于现象发生需要的时间太长,在课堂上不能直接观察到结果;如热机工作原理、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的演示,由于仪器小,观察部件细微动作的可见度比较低,演示效果也很不理想。于是,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下载、实况录制、Flash动画设计等手段,整理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实录和动画资料。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需要,对这些资料加工、组合,并补充了大量的描述性语言,组织了一个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资源库课件,供演示实验教学随时调用,取得了一定的效果
五、 利用多媒体“重现”实验场景,为中考实验的综合复习夯实基础
中考复习中,实验的复习是整体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由于从初二到初三相隔时间比较长而忘记或记不太清楚,特别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,对于学习过的实验内容和过程,要么全部遗忘,要么将有些类似的实验内容和过程互相混淆。如果就这样进入全面的实验复习,学习效果可想而知。所以在复习过程,将实验“重现”就显得很必要了,但由于中考复习时间紧迫,不可能把平时的教学实验逐一做一遍,此时利用多媒体将学过的实验“重现”出来,利用课件讲解、自学或模拟操作实验,使学生能快速的熟悉和掌握以前学过的实验的现象过程和方法,对进一步的综合性实验复习和分析打好了扎实的基础。
参考文献:
①刘淑霞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》初中物理在线
②李大友《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》 清华大学出版社
③王明君 《有效性教学》 初中物理在线2010年
④张国礼《初中物理在线》 第二课堂
|